close
【關於團隊評估】 ------------------------------------------------------------------------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組織,從最基本的家庭組織、宗族組織、社區組織到政治組織,都是人類文明的創造、維持與延續的基本機制,組織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吳思華 1994 )。

「社區認輔志工團」是一?由社區、學校熱心人士所組成,每一位成員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也各有不同的專長。他們參與組織時都有一些特定的目的,而彼此的喜好、目的常常又是不盡相同,和組織成立時的宗旨亦常有出入,如何讓這群志工相處共事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一、綜合評估
1.
學校行政單位的支持、配合度-包含校長、輔導主任、組長、相關老師、家長會、志工團等。
2.
學校弱勢孩子的人數統計-單親家庭、受虐兒家庭、身心障礙、貧困家庭、新移民家庭、原住民家庭、失功能家庭 …… 等。
3.
了解認輔理念,志工的角色與定位、培訓計劃、服務方向、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和共識,不斷充實自己,願意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學習。
4.
完整的組織團隊和運作,並有協同合作的能力和精神,除了團長或組長外,還要有副團長或副組長、文書、活動、總務、會計等幹部,各司其職。
5.
至少有五人左右的核心團員,專司團隊動力的凝聚,團員的互動和關懷,形成相互扶助的會心團體,讓愛在社區深耕。並能辦理團隊共同需求的事情 — 共同購買、辦理團隊知性之旅或辦理團隊全家旅遊事宜等。
6.
投稿耕芯園篇數及成長手冊的編印。
7.
申請經費的能力-專案之申請,執行成果報告彙整與撰寫案件數。
8.
讀書會的組數時數(歷年累積)-選讀該學期認輔培訓課程相關書籍。達到資訊交流、專業互動、知識分享、個人願景的達成、共同願景的形成。
9.
自我導向學習-選讀研究所、大學、空大、空專的人數。
二、培訓評估
1.
團隊每次上課人數達 25 人以上。
2.
上課前半小時召開團體會議,班長宣達事項或團隊討論事項或繳交功課等。上課前 10 分鐘,做課程準備,放音樂收心冥思,沉澱自己,放空自己,以迎接老師的知識與體驗。
3.
團隊分工合作,每人有固定的工作(輪值日容易忘記)( 1 )整理場地,放墊子。( 2 )準備茶水( 3 )老師倒茶水。( 4 )時間到了收簽到 簿。( 5 )掛紅布條( 6 )準備擴音器( 7 )影印講義( 8 )提醒紀錄小組( 9 )負責錄音( 10 )執行保證金捐款等事宜( 11 )
4.
團隊公約的執行力,包含保證金、缺席、遲到、早退、手機響、功課繳交、期初繳交之行政資料 …… 等。
5.
期初、期末課程記錄成果驗收-課程紀錄分工撰寫、潤稿、打字、美編、照片和團輔活動方案設計及讀書會記錄等。
6.
質量提升與傳承-培訓滿三年以上的認輔志工(半專業及準專業)達十五人以上的團體(新舊成員的比例),並能夠自我覺察,實踐同理心的態度,對自己、他人以正向的看法,避免次級團體的分裂,鼓勵天天說好話。
三、服務評估
1.
小型團體輔導流程能夠符合輔導之原理原則-例如個案是主動求助。小型團體輔導的組數隨著團體的發展而增加(原則上三年應有五組小型團體輔導(每組 6 至 9 人),帶領的認輔志工應有 15 位以上,並能邀請新團員擔任觀察員的角色,個案應有 40 位左右,個案紀錄每次都有),次數每學期最少十二次以上。
2.
小型團體輔導活動設計應符合成員的需求,依據認輔志工的能力選用適合孩子的溝通的方式,如遊戲溝通、繪本溝通、畫畫、戲劇或角色扮演,帶領公共服務、挑戰極限、生涯輔導…,志工學得愈多,愈能靈活應用。(活動設計教案的累積數原則上三年應有 36 篇)
3.
認輔志工已取得學校輔導室、校長的信任,學校願意轉介個案,或能夠從小型團體輔導中篩選出需要進一步幫助的個案、追蹤服務等。符合輔導之原理原則-個案自己要改變。
4.
能夠取得個案家長、親友的信任,願意走出校園,作家庭訪視或其他 外展訪視並鼓勵朝向多元弱勢族群之服務。
5.
能夠主動積極通報受虐兒童,協助兒童保護工作的案件數。
6.
無論小型團體輔導或個別關懷、陪伴、照顧,皆能做出個案紀錄,提出個案研討的件數。
7.
能夠以系統的觀點評估個案家庭,運用充權的觀點協助個案家庭的案件數。
8.
能夠協同合作、運用 社區資源網絡的能力 ,有效協助個案及其家庭。
9.
辦理輔導孩子結業式的活動數。
10.
辦理個案研討的次數。
11.
辦理親師座談的次數。
12.
辦理機構參訪、各校觀摩的次數。
感謝團隊夥伴們用心協助團體運作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我們生命激勵的能量,也讓認輔服務落實在需要的地方,深耕、築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星星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