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國小家長成長團體業間班開課囉!
為自己創建更美麗的人生
上課內容包括:覺察力的訓練與培養
讓你覺察人際關係 ,自我 ,生命, 環境等 ............
自我生命探索與成長 ,分享經驗與共創幸福的未來。
仁愛國小家長成長團體業間班開課囉!
為自己創建更美麗的人生
上課內容包括:覺察力的訓練與培養
讓你覺察人際關係 ,自我 ,生命, 環境等 ............
自我生命探索與成長 ,分享經驗與共創幸福的未來。
心中有愛,溝通無礙--仁愛親職教養
成長團體招生
親子之間怎麼溝通? 家長與孩子如何有效的溝通?
想要有人聽懂你的心聲,想要有人與你分享教養經驗,
想要擴展你的生活空間與衝時你生命內涵嗎?
台北縣仁愛國小101學年度上學期認輔志工成長營 招募
親愛的家長
您的小朋友已進入了人生最重要的學習成長階段.在這之前您一路用愛心,信心,耐心陪伴孩子,辛苦培育孩子.這過程中有快樂,也會疑慮.應該偶爾也有些問題因為一時找不到解決的方法而感到挫折.
有幸我們仁愛國小有一個認輔團隊,這裡的志工媽媽們一同學習,一同成長,也一同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方向,請您也一起加入吧!!!
我們的團隊有學校的支持、光寶文教基金會的贊助以及台北縣政府的支援,每學期都特聘名師、安排精采又受用的課程。
<文章分享>
作者 周美青
自從黃崑巖先生幾年前在一場政治辯論會上,請教候選人有關「教養」的問題後,「教養」就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但是好像並沒有解決這個社會「教養」的問題,這幾年這個問題反而更嚴重了。
許多父母憂心目前的社會風氣及公眾人物的言行,常常給孩子帶來負面示範。也許是受我父母影響,我一直認為,孩子的教養,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天職。我的父母在告誡我們時,常說:「這樣別人會認為你沒有家教。」對他們而言,我們沒家教是他們失職,是奇恥大辱,因為「上梁不正下梁歪」。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的第一堂課,尤其是品德、習慣的養成,是在家庭而非學校。孩子時刻在觀察與模仿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價值觀,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沒有教好,不能只怪學校、怪媒體、怪公眾人物或社會風氣。父母如果懂得尊重、關懷別人、注重禮貌、誠懇自律,孩子耳濡目染,待人接物自然會謹守分寸規矩。蹣跚學步的幼兒摔倒時,如果父母只會教孩子以打桌子、跺腳罵地來舒緩情緒,絕對是推卸責任的不良示範。
|
我要為這學期新接任的各組組長讚歎和鼓勵,您們真的很棒,打破以往不敢承接組長職務的迷思。您們勇敢突破自我的設限,接受新的挑戰,表示自己又再往前跨了一大步,這樣的成長是令人欣喜的。您們的努力將是給自己最好的回饋,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五華國小的參訪和交流,給了夥伴一個很不一樣的體驗,這樣的體驗裏有焦慮、緊張、擔心....,當天看到大家的表現真是棒極了,也相信如釋重負後必能好好的睡上一覺,真是辛苦大家了。
團隊中不時有新學員的注入,可以增加更多不同的看見和新的想法和見解,這是好現象,期待這樣美好的團體能永續經營,也歡迎更多熱愛認輔服務的夥伴加入助人、助己的行列。
2011/12/13 光寶文教基金會 ~
歲末感恩、分享、回饋,守護娃娃
本來沒有預算參加這次光寶歲末感恩會,因為夥伴的邀約再度踏上光寶這個溫暖的家。進來的第一個感覺就像回娘家,看見老伙伴們心裡雀躍不已,內心只有溫暖和感動能代表此時此刻的心境。與會過程的分享也正是自己進認輔一步一腳印的心歷路程,當初無意間的踏入認輔,從自己的療癒、成長、體驗、覺察,給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很多都是自己的第一次的體驗,這些都是成長的美及養分。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每一次的初體驗都讓自己驚訝連連,哇 ~~~哇~~~~原來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從無知、懵懂,到遇到了人生另一個啟蒙老師,銀玉督導,開啟了自己另一道不為己知的一扇門,從無知的何謂認輔?到自我覺察、自我探索、自我成長、自我肯定,一路上除了學習也是在療癒自己的身、心、靈,感謝有這樣的機緣走入認輔團隊,一走走了七個年頭,無怨無悔的付出,收到的更是滿滿的豐收,找回快樂、滿滿的幸福、回流教育的再創自己的無限可能。很感恩也很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感謝夥伴的支持、鼓勵、陪伴,讓自己也愈來愈有能量,自己總能夠給人有一種安定的力量。不擅言詞表達的自己,姊妹中總會有人能讀懂我的心思,真好。
團體凝聚目標:
*在課程中往往會有不同的體驗與感受,也許會碰觸到內心深層部份。如果妳覺得這團體安全、可信任的,請用開放的態度和大家分享內心感受。但請大家務必遵守『保密』,也就是在團體中聽到任何人表達自己的看法與狀況時,我們需用尊重的態度,感謝她的分享,並且不在課程外被提及,即使是妳最親密的家人或朋友也不可以。這是團體歷程中『尊重』的表現,也是認輔助人的倫理,請大家在疼惜自己的同時,也疼惜別人,愛護、遵守我們的團體守則。所以整個課程中嚴禁錄音。
*這裡有伙伴有專業課程,引導我們重新發現、肯定自我,也越來越樂於為更多的孩子與朋友付出。
*在這裡,我們用愛心說實話,說出心裡話的地方。
*在這裡,沒有批評與指責,我們每個人可以擁有自己的看法與感覺,不必擔心說錯,因為不管對與錯,好與壞都沒什麼意義,重要的是我們學會彼此傾聽。
昨天在個案陪伴的過程中,感受到當事人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配合度相當高,給予的提醒和規範都可以做得很好。但當當事人在玩童玩且是對自己有挑戰性時,就顯得有些急躁、不服輸,但勇於繼續挑戰的精神,相對的就會有較多的外在行為表現 ~ 吹著響亮的口哨。當時晤談室外有小團輔的進行,與當事人溝通這樣的聲音可能會影響外面的上課,當事人沒有回應,仍然自在的吹著口哨(當時已到陪伴即將結束的時候了),晤談結束後,走出諮商室夥伴的目光全部投向我,當下除了向團輔的夥伴們道歉之外,心裡的感受是身為當事人陪伴者的我好像做錯了事的小孩一樣,夥伴們沒有給我任何的回應,只說著孩子的口哨吹得很好。當下我的道歉像是理所當然或甚至是我當下沒有制止當事人的行為而造成了上課的干擾。其實我想說的是,陪伴的過程中不就是能讓當事人的情緒或是在各方面能有一個適當的出口嗎?而小團輔的帶領人若能在此時即時的給予小團輔的孩子們機會教育,讓他們也能學習到如何來接受包容及與自己不一樣的孩子的相處,那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而上小團輔的目的不就是要讓孩子們能有這樣的學習不是嗎?
當我將此事向輔導組長報告時,組長給我的回應是可以將孩子帶離開現場。對於這樣的回應當下自己沒有做任何的回應,但回家後將今天發生的事情自己再做了一次的檢視,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大人和孩子一起學習的。自己的評估:陪伴已到尾聲所以帶離現場是沒有必要性的,而且曾有與當事人有不在晤談室諮商的經驗是當事人不適合在外面場地大的地方晤談(臨時不可能再找晤談室),因為這樣的效果不是很好,對自己及當事人沒有辦法好好說話,當事人也會跑來跑去。雖然大家都學了很多有關輔導的理論及經驗,但在處理事件的當下也難免會有諸多的缺失、既有的主觀想法及欠缺多方考量。人永遠不可能都處在平衡的狀態,只是在失衡時能找到最適當的處理方式,也讓自己在人、事、物上的觀點、態度、處理的方式更有彈性、更多面向及多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