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會議紀錄☆ 

台北縣蘆洲市仁愛國小認輔組

98(下)外加課程記錄

          單元名稱: 活在當下的親子關係                          期:99/3/12

              師: 曹中瑋 老師                                 點:視聽教室

              錄: 林素貞、吳汶娟                          出席人數: 120

 

 課程講岡: 

一、現象場

二、形象與背景-專注

三、「經驗」在完形諮商

四、獨立自主負責的人生目標-透過「覺察來完成」

五、父母是愛子女的-愛的真諦

六、同理心

 

        

                       曹中瑋老師=活在當下的親子關係講座

一、現象場 

現象場是我們的主觀世界,它包括我們所有的經驗。我們也以它作為瞭解世界的基礎,主觀的詮釋外在各種刺激的意義。

它本身是活絡的,不斷主動的接收新訊息,不斷的重新組織與改變。所有的一切只有在《此時此刻》進入個體的現象場才是存在的。而每個個人的現象場均是相當獨特的

如帶著負向情緒就會很固著,代表每人都很主觀。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所以都不一樣。

孩子接收訊息因天生氣質不一;吸收也不一,有的很敏感會自己解釋成負向。

盡量接觸孩子,人的差異性非常大;能力差異、個性差異更須注意。

當一個人不健康、情緒負向,他的現象場會較封閉,會主動擋訊息;維持在自己的狀態。

當你面對一個封閉的人,先不給建議,要先給溫暖。有人一層一層包裹自己;所以也要一層一層慢慢剝。

注重當下-此時此刻;活在當下。

每人都追著未來、懊悔過去、現在不知在哪裡?

 

二、形象與背景-專注 

現在鑽研某事,專心專意的就是「專注」。

正在做,要將此事當成「形象」其他都是背景。如:人在課程中,但心想其他事,就是不專注。

亦即:現在所專注執行的事為=形象。  未完成或計畫中的事為=背景。 

成功的關鍵取決於專注點,心念不在專注點中很難完成一件事情。

如:拒學症的孩子都會莫名的擔心家裡會發生事情,會過度分離焦慮。要了解他;讓他如何放下家裡;專注在校時間。

 

三、「經驗」在完形諮商

¡        只有透過親身體驗,這樣的經驗才能被納入個人的內在系統,而產生真正的改變。

¡        成長亦然,需要親身經歷。勇於嘗試與體驗,必然需要一個充滿安全、自由、接納與愛的關係與環境

¡        父母若真愛孩子,應該給他一個可以面對人生大風大浪考驗的生命態度。

¡        握在手中的線放得愈長,孩子遨遊天際的空間就會愈大。

¡        我們一味地溺愛孩子,常是為了滿足自己身為父母的需求。

¡        父母常重視孩子成績和表現出類拔萃,較忽略人格養成。

¡        母親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容易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安全,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

¡        不快樂的母親也難有快樂的孩子。

不快樂的母親也難有快樂的孩子=焦慮的媽媽總是替孩子擔心,焦慮不放心必阻礙孩子的成長體驗,經驗學習幫助成長成就,不要幫孩子做太多,孩子可以獨自面對人生大風大浪的考驗。

「比馬龍的試驗效應」被祝福的孩子會不斷的進步,被「擔心」的孩子像受到「詛咒」會停留不前而退步,父母該學習放心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獨立自主負責的人生目標=透過「覺察」來完成= 完刑幫助自我覺察來完成目標,有時冷靜、清楚、聰明腦袋也有被一隻手的出現給迷惑,而做了重大抉擇後來卻發現原來一切不適合自己。

「夢想成真」=不要因為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而要求孩子去完成理想目標,釐清是自己要的還是孩子的需要。

否定孩子的感覺,他會少了自我機制,很多被家暴的孩子內心存在害怕、自卑、衝動、生氣而少了覺察的機制。

學習有能力自我「覺察」訊息,千萬不要告訴主管自己盡力了。

創造力跟能力不同,像說故事要融入情感內容要生動,學什麼像什麼才能感人。

¡        證嚴法師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        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他的孩子。」

¡        師父又說:「父母如果相信:他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他的孩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

¡        如果父母老是「覺得」他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或是社會心理學所談的「自我應驗預言」。

¡        孩子果然就會如父母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或無法為自己負責任。

提供充份的自由讓孩子勇於嘗試、體驗。幫助孩子接收親身經歷,勇於嘗試各種經驗學習。

教育孩子提供親身經驗,父母面對孩子要放下給予親身經驗的成長機會,不要因為孩子學習困難,就替他代手完成事情,幫助孩子完成「做」等於抹殺孩子的體驗學習機會,人格成就太少較沒有自信的特資存在。

孩子要有好的環境、安全、愛,才能有好的經驗。

 

四、獨立自主負責的人生目標-透過「覺察來完成」

        覺察awareness         

                                       自我覺察清明,環境覺察敏銳,

                                       才能為自己做正確的選擇,

                                       正確的選擇才會有負責任的結果。

     責任               選擇           覺察是完形諮商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標。

responsibility     choice

 

 

 

 

 

 

 

 

 

 

 

阿貝托‧維洛多(Alberto Villoldo)在《印加巫士的智慧與洞見》一書中提到

¡        中界會影響外界覺察,帶人們離開當下。

¡        人只有單純在觸覺、味覺、嗅覺和感覺的王國中,才是存在於當下,當中界的覺察涉入時,我們就離開此時此地,不再去「經驗」了。

中界覺察污染的早年管道:

【其一】,重要照顧者強制灌輸給孩子的偏頗信念。

    不要隨便接受人家的好處;交淺莫言深,不要隨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

    一定要成功,否則沒人看得起我;念書是唯一的成功方式。

 尤其,讓孩子覺得這些觀點是絕對的,他們也就會一直帶著,而影響其他兩界的覺察。

 有「一定要成功,否則沒人看得起我」信念的人,當遇到失敗時,會輕易將別人關心的行為解讀為一

 種嘲諷。

【其二】,重要照顧者壓抑及扭曲孩子情緒和身體感覺

    男孩子要勇敢不可以害怕、女孩子要順從乖巧不可以生氣小孩子不該有什麼情緒;

    大人會不開心都是孩子不乖造成的(孩子必須為大人的情緒負責);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生氣我就會處罰你(威脅孩子不可以有情緒);

    你一定會冷必須穿外套;你吃那麼少不可能吃飽(否認孩子的感覺)。

 當被教導不可以害怕的男孩,感到害怕時,他會不敢承認這種情緒而努力去扭曲,也許轉為裝腔作勢

 的憤怒或乾脆否認自己會害怕。

【其三】,重要照顧者貶抑孩子的自尊

    你那麼笨,注定是失敗者;你總是做不好永遠比不過別人; 女孩子是較弱勢的。

 低自尊的人,對自己感官接收的訊息和身體情緒的感受,相對的比較沒有信心,很難相信自己的「覺

 察」,反而依循或模仿別人的看法與感受。

【其四】,重要照顧者失職

   照顧者施予情緒性的打罵暴力處罰;疏忽而未能提供適當的教養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長的孩子,為躲避長期身心的痛苦,很容易封閉自己的感官覺知力和情緒感受,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產生懷疑,並對外在的環境充滿敵意,類似戴著墨鏡看世界,一切都成黑暗的。

這樣的孩子當別人很單純的把視線轉到他身上,他卻「看到」別人不懷好意或不屑的眼光。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所著的《未來在等待的人才》2005

¡        最近的未來有無前途及入主高報酬階級的六種關鍵性能力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 且必須創作出好看、獨特,或令人感動的東西。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想要說服別人要有好方法好口才。

      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 化零為整的整合能力。

      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必須了解他人的喜好需求、建立關係,並展現同理心。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多笑、保持愉悅心情、玩遊戲和幽默感。

      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這六種關鍵能力來自兩種感知

¡        高感性(High Concept

  指的是觀察趨勢和機會,以創造優美或感動人心的作品,編織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結合看似不相干的  概念,轉化為新事物的能力。

¡        高體會(High Touch

  則是體察他人情感,熟悉人與人微妙互動,懂得為自己與他人尋找喜樂,以及在繁瑣俗務間發掘意義與目的的能力。

真正的負責是:不要造成遺憾、選擇要正確、覺察要清楚

 

五、父母是愛子女的-愛的真諦

¡        尊重─孩子亦是獨立的個體

¡        關懷─以對方需要的方式 並讓他知道

¡        瞭解─對兒童發展的認識及個別差異的掌握

¡        責任─對關係負責

愛與溝通

¡        情感的表達──肢體的運用、口語的表達、間接方式的運用

¡        溝通的基礎──平等與妥協、同理心的運用;『我』訊息的運用

¡        管教亦是愛,只要方式得宜

 

六、同理心

〔我〕訊息

¡            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或狀況

    用第一人稱說  我的工作還沒完成我非常著急

¡            讓對方知道那是你現在的狀況和他們無關,但他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所以你們可以幫忙安靜的休息;讓我完成我的工作

學習用同理心站在別人的角度想,要懂別人才能懂自己的哲學。

父母是愛子女的-愛的真諦= 愛孩子要先嘹解孩子,要懂尊重,同理彼此,當愛被否決傷心難過時,寫信可以彼此重建關係,透過書寫柔性的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溝通要雙向的,專注傾聽孩子的想法很重要,同理孩子認知更能讓彼此關係親密,聽懂孩子的「我」訊息「同理心」,我訊息告訴孩子我的需要自己的時間,請孩子懂媽媽的需要。

相信自己是ㄧ位有智慧的母親,你的孩子也會有智慧。

 

 

 

 

 

 

 

 

 

         現場座無虛席,家長及志工都專心聆聽        校長、家長會長、吳督導,感謝曹老師的演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星星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