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組(培訓課程或帶領小團輔活動)心得
有幸在認輔接受「成長團體」,了解「家庭系統」的來龍去脈,以「觀察分析」來面質當下的言行,經過成員的互相鼓勵與分享,讓自己「潛意識」不知道的東西慢慢減少,透過提醒與引導,從「不知不覺」、「後知後覺」邁向「即知即覺」。「成長團體」,解開成長的絆腳石,從僵化固著的狀態,走向流動與自由的人生。
人人都知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道理,成人學習的好處就是能很快自我覺察、找到需要的資源、解決問題。相同地,把心理的障礙解開了,就能找到真我,發揮潛能。而「心靈成長團體」正是其疏通的管道之一。
【認輔】這裡感覺安全舒適的,人生有許多的時候面對諸多的取捨,交戰著課程的吸引;交戰著工作(家庭)方面的無法挪出時間來校服務。因時間而言是壓榨的,長期的時間壓榨如何能走遠路,對身體是這樣,對團體亦如是。這學期也有姐妹忍著時間對自己的壓迫繼續的留在團體,深知大家是不捨團體在如此人員不足的狀況下再對團體造成壓力,夥伴們接下了時間給她們造成的身心負荷,而共同的陪團體走這艱難的時期。
今年團輔教案內容的改變,個人到覺得孩子受益會較多,一整年以一個主題為主軸,令上課的孩子印象深刻,能在生活中受益進而運用,這對我們帶團輔的媽媽們而言,不啻是種鼓勵,其實在準備帶領小團輔活動的過程中壓力蠻大的,每次上場總是戰戰兢兢,怕活動帶不好,緊張到睡不好。看到孩子們的成長,也聊堪慰藉了。
準備教案時,重點是:了解團體屬性 。 小團輔的年級,此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在哪個階段 ,要以孩子為出發點去設想,把孩子想要的和我能給的做個很好的連結!
團體的學習是藉由別人的生命故事,豐富自己的生命歷程。感謝夥伴的協助、給的回饋分享,讓我溫馨滿懷。更敬佩這一群默默付出、無怨無悔的認輔媽媽。有你們真好!喜歡我們的團體、更喜歡與眾姊妹共同分享歡樂。我們該做的就是支持與祝福孩子!期許我們的團隊越來越進步!
以下是姊妹夥伴们的各別心得分享:
夥伴1
人世間的變化太多,回頭看才發現自己好像又回到原點,讓我又驚又怕,發覺自己沒有安全感的站在馬路中間?!那種內心的不安與害怕,不是我筆墨所能形容,經過一段時間,我慢慢的整理我的思緒,漸漸地發覺自己對於過去以往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已截然不同;甚至在我心深處,根深蒂固的「恨」,也漸漸鬆綁。隨著歲月的成長,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慢慢的磨練自己的心智,不斷改變自己的想法。放下過去的不滿,想想如果沒有這些年的種種撞擊,又怎能讓我發覺再重新面對時,我的心是平靜的。因為現在的我是用坦然的心來面對,用感激的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很棒的覺察和放下,放過了自己也放過了別人,要感謝自己的願意改變,因為改變自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做到了。
三明治世代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中間有婚姻需要修修補補,只不過以往的世代小孩起碼念到高中了,現在40歲的父母小孩可能還在念小學、幼稚園,養育的壓力相形大增。當自己還沉浸在挫折的情境時,感謝夥伴在我低潮的時候,給我及時的養分,這養分來自於妳們對我的同理、進行家庭重塑的過程中,看見有與自己類似的經驗,但是,是個愉悅的童年,當然這當中自己也學會了自我要求,長大後無形中也會將這些要求加諸在他人身上。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好的事,別人也一樣可以做好,這是當時自己完全沒有學習的狀態下做的行為。現在明白這些要求中是有很多的擔心、焦慮、害怕和不舒服,如果沒有做好,好像會有不好的後果發生。這是負向思考的連帶關係,而使事情被放大了,這一連串的負面想法,讓自己又陷入更深的擔心、焦慮與害怕之中。
學習就是有這個好處,可以不斷的激發自己的思考能力與生活做連結,甚至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但我覺得這些比我讀書時只單純的做課業的學習還要獲益良多,也改變了自己後半人生的人生觀。也希望夥伴們也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感恩身邊周遭的貴人們,一路有你們相伴,陪我歡笑陪我哭,助我成長,成就我這個人生舞台共演的一齣戲!「有你真好!」我不禁要讚嘆著!
夥伴2
心得分享 => 江垂南老師的課程
老師的課程上下兩期收穫蠻多的,課程多數偏向理論,給足了講義讓學員可以細讀講義的內容,上課程時專注聽課,課程讓我自己收穫很多更是受用於家庭親子關係,很開心有這個機會上專業課程,幫助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
老師是專業輔導諮商師,會談到過動兒及自閉症的孩子,有特殊特質的孩子在家庭跟學校總是更需要被嘹解與包容,輔導孩子更需要具備專業課程的知識,有特殊特質的小孩內在世界是較灰色的,被猜疑被誤解啞口無言常有的事,衝動無知,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陷於混亂中更是。
認輔媽媽具備了愛心與耐心親近學校的孩子,更需要理論知識跟實務的經驗,利人利己充滿成就感。
夥伴3
許多年前即有聽過認輔志工,但並不了解是做什麼的。之前時間尚無法妥善作出規劃,而遲遲不敢從家庭中走出來。期初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加入認輔志工的行列,剛開始想我能為這些小朋友做些什麼?我可以幫助到他們嗎?心中有著許多的問號。
特別的,加入認輔志工是要參加成長課程培訓,也因為是必須,而接觸了專業的心理課程。從認識輔導是什麼? (由傾聽開始,也落實在自己家中,受益良多。) 如何與案主建立良好關係?如何開始輔導工作?從兒童情緒與情緒障礙課程,了解原來孩子非常需要我們大人的同理的。
小朋友的情緒的問題多半來自家庭、父母的影響,而且深遠。 身為輔導者應如何同理,並利用安撫技巧來給予輔導協助 。引導小朋友如何表達自的情緒,讓情緒有一個最適當的出口。期許自己能繼續學習,加強輔導技能,讓自己更有信心。
夥伴4
這學期上的課使我更釐清以前對孩子的態度,也使我有與孩子更好的互動方式,使得在學校帶團輔時更能有好的帶領方式,如何使孩子在團輔裡安全的情緒釋放,更能管理如何控制情緒,對事件來時,可以有勇於表達自己又可尊重其他人,我覺得這都是要在平時點滴的累積,而非一蹴即成。
很感謝在仁愛國小的認輔組上課與付出,讓我成長了不少,也交到了許多好姐妹,大家的目標一致,將我們的付出加倍。
夥伴5
進認輔這些年來,學到的很多,用到的很少,觀念上知道教養孩子要有很多彈性的方法,實際上運用起來,卻跟自己的個性相砥觸,這是我最覺得困難的部份,當然,改變雖不多,但日積月累,也受易不少
,總是觀念改變,行為才有能可能改變,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