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收到朋友寄來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新30歲」

 現在40歲的人盡量延長青春,企圖晚婚,遲遲不肯生孩子,享受了史上最長的青春
 期。拜醫療科技之賜,許多人父母健在,自己看起來年輕,被稱為「新30歲」。面對
 完全不同於上一代的責任與挑戰,40歲的人如何突破?

 現在40歲這一代,所謂的五年級生的舉止與行為,和以往的人已經大不相同,有人形
 容他們是「新30歲(New 30s)」。

 無論東、西方,40歲上下的公眾人物,如妮可.基曼、莎拉.傑西卡.派克、碧
 玉、黑木瞳、張曼玉、陶喆、陶晶瑩、劉若英,都用他們的風采說明40歲不再是「中
 年」。

 外貌上,40歲的人不顯老,也不要老,不要人家猜出他們的年齡。雖然他們在辦公室
 已經變成「哥」、「姐」字輩了,工作負擔與壓力與日俱增,卻不願在外表上變得一
 樣有「份量」,便勇於投資抗老產品、微整形和減肥。

 40歲還不是大人?

 現在40歲的處境與過去不同,「以前學的生涯理論都不太能用,」呂旭立基金會諮商
 心理師李島鳳也同樣認為。

 以往的生涯理論認為,40歲面臨的中年危機是一種反轉。男性一生貢獻事業,忽略生
 命其他重要事物,到了中年會想找生命意義;而女性前半生都貢獻家庭,一到中年反
 而想建立自我價值。

 但現在的40歲,在成長過程中,目睹自己的父母太早因為生兒育女、房貸,跳入委屈
 求全的中年生涯,他們對承擔責任特別謹慎。

 他們儘量延長青春,企圖晚婚,遲遲不肯生孩子,享受了史上最長的青春期,拜時代
 之賜,他們六、七十歲的父母都還健在,依舊以青少年的規格對待自己的「40歲的大
 孩子」,仍期待孩子能走向他們心中暗自設定的人生,有意無意不剪斷臍帶。

 若按以往的習俗,沒有結婚就不算大人,那現在有一大群沒長大的40歲「小孩」。

 10個阿拉佛,3個是單身
 女性的狀態尤其特別,不婚、晚婚成為這個世代最閃耀的風景。

 台灣的阿拉佛(日本流行語,指40歲上下的女性,around 40)近三成是單身,高達
 53萬人,約半個台中市人口,創造了台灣有史以來最高比例與特別的社經地位、生活
 型態與心理層次。她們收入穩定,自足自得,一人飽全家飽,捨得寵愛自己,是現今
 不景氣下最被重視的消費族群。

 她並沒有「立志」不結婚,但朋友都說她對愛情的標準太嚴格了,因為她既希望她的
 另一半當她劇本的第一個觀眾,卻當她埋首劇本時,不要吵她;但當她需要他時,又
 可以適時出現,「這樣的一個人,怎麼那麼難?」她說。

 但這些人未必全然享受單身生活,尤其台灣尚未擁有良好的社會安全制度,她們心頭
 最擔心的就是「一個人的老後」。

 一位40出頭中小企業的女性高階主管,在母親生病手術時,和菲傭等在手術房外的等
 候區。看到別的病人一推出手術房,都有兒女成群擁上病床,獨身女的她不禁想,到
 她老後,在等候區等她的,只有自己花錢請的菲傭了。

 李島鳳說,40歲來找她心理諮商的女性多是40歲單身,都說想找一個「伴」仍不可
 得,已經不奢談靈魂伴侶了。

 太晚當父母,三明治更被擠壓

 結了婚的40歲也未必從此幸福快樂,他們比以前的40歲晚婚也晚當父母,多數人在幼
 稚園、醫院、辦公室間奔波,喘不過氣。

 「未婚的人覺得擁有太少,結婚的人覺得擁有太多,」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講師、前
 新聞主播馬雨沛慧黠地說。

 三明治世代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中間有婚姻需要修修補補,只不過以往的世代小孩
 起碼念到高中了,現在40歲小孩可能還在念小學、幼稚園,養育的壓力相形大增。

 根據主計處國情統計,1990年35∼39歲才生育第一胎佔千分之15。但2008年已多達千
 分之25。

 已婚女性照顧者的角色根深柢固,雖然已經晚當父母,感覺上心理上已經準備妥
 當,但壓力比她們預期的大。

 主計處調查,台灣女人除了工作外,每天花在做家事、照顧家人、教養子女的時間是
 2小時23分,是男人32分鐘的4.4倍。

 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女性在40歲會經歷更多的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尤其和情緒有
 關,導致40歲女性擁有較差的生活品質。

 責任往上增,健康往下滑

 40歲責任這麼重,偏偏健康往下走,彷若剪刀的軸交叉。

 很多人在40歲上下,開始在健檢報告上看到許多紅色數字。大陸暢銷健康作家洪昭光
 說,40歲決定你的後半生。「40歲要大修,否則出現問題時,就晚了,」洪昭光說。

 很多40歲的人最害怕電視上出現的突然心肌梗塞或中風的例子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從心血管疾病來看,男性45歲就會走下坡,年齡,是不能矯正的危險因子,」台大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

 數字可證明。根據東方線上的東方消費者研究,台灣40~49歲女性七成平均每週運動
 時間不到30分鐘或幾乎沒有。

 可以實現自我的幸運世代

 或許是幸運,40歲這代的6、70歲父母有累積財富,加上政治民主化的衝擊,多元價
 值的洗禮,使這代40歲比較重視實現自我價值,且多勇於早點去追夢,不像老一代只
 敢等退休後再說。

 「我每天都在想,」洪志鵬說起他的作家夢,所以30多歲時他跳出企業當作家。不
 過,過了40歲之後,他再也不敢了,不只是外界的看法,「連自己那關都過不
 了」,雖然距離他上次的「膽大妄為」的作家夢,也不過5年。

 「大不了,老娘去賣牛肉麵,」這是《光陰的故事》編劇徐譽庭常掛在嘴邊的口頭
 禪。30歲時她咬牙離開劇場,回應自己蠢蠢欲動的創作慾。雖然徬徨但仍不敢告訴父
 母,向好友借了20萬度日,每個月照舊還向父母奉上生活費。

 經過30幾歲的辛苦打拚後,43歲的她交出了《光陰的故事》這樣充滿善意的作品,收
 視率曾高達8.45,甚至有網友模仿研究紅樓夢的「紅學」,而以「光學」來研究《光
 陰的故事》,40歲後她終於證明,戲劇也可以是「作品」,不只是「商品」。

 哀樂中年

 只是,無論是哪個年代,無論已婚未婚,無論貧富貴賤,不變的是,40歲都要面對生
 命失落與遺憾。40歲人多數與命運交過手,面臨親人的衰老與病故。

 諮商心理師李島鳳剛接下學校的心理諮商室主任,父親就生病,她工作忙得不得
 了,雖然盡可能回家,但實在無法做到像某些朋友直接辭了工作陪伴。

 父親無力面對生病與即將到來的死亡,曾在餐桌上無助大哭,李島鳳當時只能緊緊摟
 著他哭泣,什麼都不能做。

 父親去世後,她歉咎、充滿罪惡感,直到與自己的老師諮商詳談,老師說,在東方父
 女中,很少聽到可以相擁而泣的,應該珍惜擁有這樣美好的回憶,從此,她才能夠漸
 漸釋懷。

 之後,李島鳳依舊堅辭心理諮商室主任的工作,專心投入她覺得做起來最有興趣的諮
 商工作,即使有時碰到病人收入不豐,只能付1、200元的諮商費,她也願意諮商。

 59年次的廖震元用《心經》的「顛倒夢想」形容他現今的處境。在英國獲得動物福利
 博士的他,待在一個半公務員的單位長達15年,工作內容雖也是結合理想,卻花了許
 多時間在應付無聊繁瑣的事務工作,累到生了環狀泡疹都好不了。

 他說,工作是為了睡得好、吃得飽,但現在為了工作吃不飽、睡不好,失去健康、沒
 有精神生活,也犧牲孩子的童年,簡直是「賺一口飯,砍我一隻手」。

 所以他決定「遠離顛倒夢想」,離職去開顧問公司,幫助農民以人道方式飼養經濟動
 物,也幫助農民行銷產品。即將邁入40歲的他並非愚勇,先算過家庭開支,也先佈線
 佈局,行得通才行動。

 「20幾歲是在這個世界擠個位子都來不及;30幾歲是這個世界要你幹嘛就幹嘛;40幾
 歲是我要幹嘛,這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同樣是40出頭的諮商心理師李島鳳說。

 有錢的青春期,你要如何再一次掌握?

 「當人們活得愈來愈久,可以計劃更多,可以更有效率、更積極,彷彿他們還年
 輕,」美國史丹佛大學歷史系教授山德森(Warren Sanderson)說。

 展望未來還有4、50年,40歲真是「我還太年經,心情還不定,」還想有機會修正人
 生腳本,嘗試各種挑戰與滋味,不同於過去幾乎只會發生在青春期。

 在40歲這個階段,脫去虛飾的外殼,終於發現頭銜、地位不再那麼重要,死亡也不再
 是飄忽不定的焦慮,而是肉貼肉、必須與之交手的真實處境,面對「剩下」的時
 間:「我要怎樣被記得?我要記得誰?我要在身心健康投注多少心力以確保老後活得
 輕鬆自在?」這些考古題都一一現身,逼你回答。

 這代40歲跌跌撞撞走向全然未知的人生分水嶺,表現或許不如舊日中年人的「標
 準」,但毫無矯飾與模仿,他們編寫的不是新30,而是新40的人生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星星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